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百老汇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中国瓷都德化网  百老汇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商城  网兴网络
百老汇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百老汇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频道
百老汇网站4001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40001百老汇官网电子游戏入口  名家名瓷 论坛
频道首页 历史文化 名家名瓷 最新动态 德 化 窑 名瓷展会 德化瓷誉
瓷博物馆 陶瓷邮票 陶瓷著作 陶瓷教育 陶瓷旅游 收藏鉴赏 德化概况
历代陶艺名家:
苏学金 何朝宗 颜俊高
何朝宗
现代陶艺名家:
杨剑民 于仰贤 陈仁海
陆斌 何炳钦 田鸿喜
曹春生 陈敏 郭国基
百老汇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企业
 

发布:2015-7-20 9:39:41  来源: 搜狐网 [字体: ]

  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陶瓷仿制与创新的历史。通过欣赏陶瓷,我们可以了解各时期的人们生产生活状况,还原历史与文化、淘汰虚假传说与猜想!同时,我们也可以用确定无疑的历史,定位陶瓷器皿的真实年代,为陶瓷鉴定提供一套有效的方法。
  漫长的史前文化给我们留下的东西不多,我们想了解史前文化,只有能过石器、陶器、甲骨文、历史遗址等有限文物来研究,其中,彩陶是重要的文物证据。彩陶纹饰以仿生画为主,主要有云雷纹、涡纹、谷纹、动物纹等,这些都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动物、植物在文化期就有,也可以进一步推知当时的人们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仰;这些纹饰大多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也有因敬畏而想象出来的东西,表现手法上是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类似现代的小写意,这与当时绘画水平不高有关;彩料主要是植物性彩料,这种彩料色泽鲜艳,怕氧化,这就是为什么彩陶上的彩刚出土时鲜亮,出土后很快就变暗变淡或消失的原因!如果你买到一个色彩清晰、不褪色的彩陶,就要考虑这是否合理!
  秦汉时期,厚葬文化盛行,人们相信轮回转世,希望死后依然能享受荣华富贵,所以,这时期经常用陶器仿制生产生活中的用品陪葬。最有名的是秦始皇兵马甬,这时期出土较多的是陶罐、陶灶、陶院、陶仓、陶人、陶动物等,这些东西都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一件陶瓷器皿,是当时不存在的东西,不符合当时风俗习惯,就不能认定为那个时期的物品,这种方法,可以将大量臆造品排除在到代真品之外。
  汉代出现了釉陶,釉色有绿釉、黄釉、褐釉等,釉层薄、无气泡。釉陶是汉代陶工将陶器在泥浆中刷洗后,再烧,偶然出现的一个品种,属于创新品种,胎釉同源,是鉴定釉陶的根本方法。即胎土与釉是同一种物质,不会有太大的反差!釉水在烧造过程中,因窑中气氛不同,常常会出现杂色,汉陶真品釉面或多或少都有色差。
  釉陶属于天然矿物质釉,色彩清新、稳定。坑口好的釉陶没有反铅现象,甚至连开片也没有!黄河流域出土的釉陶品相好,釉陶被泥沙包裹了千年,与外界完全隔离,出土时都光鲜亮丽,用水清洗后,一尘不染,比新的还新!坑口不好的釉陶,有失光、返铅现象。其实釉陶的釉色是以铁为着色剂,呈绿、黄、褐等色,所谓返铅,就是釉中的铁被重新析出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后代陶瓷中也经常出现!返铅、返锡,其实都是返铁现象!
  唐三彩在继承汉代釉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创了彩色陶瓷新时代!唐三彩的出现,说明在唐代,人民就掌握了研制彩色釉的技术,可以自由灵活的将这种技术运用到陶器之上,烧出了色彩斑斓的三彩陶器。这种技术延续到宋辽,出现了辽三彩、宋三彩,只是宋辽三彩陶器远不及唐三彩好!元代三彩技术就没落了,只有孔雀蓝、孔雀绿釉等单色釉、双色釉等品种!此后,低温釉陶一蹶不振,完全被高温瓷器取代!
  东汉时期,在汉绿釉基础上,提高了烧造温度,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青瓷。青瓷是以铁为着色剂的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在烧造过程中,出现了瑕疵“褐色铁斑”,这种铁斑,改变了青瓷颜色的单调,有着独特的美。晋代工匠就掌握了这种铁斑形成原理,将铁斑巧妙运用,装饰瓷器,创造出褐斑点彩瓷器。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彩色瓷器!
  到唐代,受唐三彩影响,人们调整釉料中铁元素含量,烧出了黑釉瓷器、蓝釉瓷器等。唐人将以钴为着色剂的彩点在瓷器上,出现了唐青花;将白色釉彩涂在瓷器上,出现了花釉瓷器;唐代开创了彩瓷的新时代。这反映了唐代是一个开放时代的事实,在这个时代,人们能够广泛包容,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宋代继承了唐代开放思想,人们可以相互学习,自由创烧瓷器。宋人思想虽然开放,但饱受战乱之苦,唐代许多先进技术,来不及传承,就失传了!宋人无法复原唐三彩技术,又想仿制彩色瓷器,就用墨彩代替釉彩,出现了彩绘瓷器!受唐三彩的影响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创烧了许多带有斑、点、纹瓷器,比如说:油滴斑、鹧鸪斑、木叶纹等瓷器。
  在烧造过去中,但偶然发现以铜为着色剂,烧出的彩斑更清新艳丽、色调丰富多彩。以铜入釉,本来是淘洗不纯所至,却造就了以钧瓷为代表的铜红釉瓷器!
  宋人不仅思想开放、而且善于学习与创新。宋人好古,以古代器具为模本,创烧了许多仿古瓷器,比如:鬲式炉、琮式瓶等;以自然花卉为模本,创烧了花口瓶、花口盘、莲蓬碗等;以生活器具为模本,创烧了斗笠碗、渣斗、洗、花盆、人物、动物等。宋人善于相互学习,不同窑系、不同窑口,都互相借鉴。
  宋人这种善于仿制与创新的做法,为我们了解宋瓷、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依据!从器型上看,主要有仿古器、仿生器、仿景器和生活器皿;从釉色来看,主要仿玉和仿自然之色。因思想开放,宋瓷窑口众多,因相互学习,各窑口有许多共同点,又因当时仍是自然经济,各窑工艺与釉水配方不同,器物千差万别,各窑存在时间长短也不同,这为鉴定宋瓷带来难度。总体上说,宋瓷器型优美、釉色清新,质量不一,品种繁多,是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造成宋瓷艺术成就高、创新品种多的原因是宋人开放和包容的生活态度,与皇帝没什么关系,唯一关系是皇帝无暇顾及民生,使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唐宋时期,人们思想开放、包容,善于创新、乐于接受新事物,人们相互学习、不断总结,将传统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人们也乐于接受这些产品,择优而取之,真正做到优胜劣汰,从而推动陶瓷业的大发展,这才是唐宋陶瓷百花齐放、精品倍出的根据原因。
  元代因战乱不断,政府无暇顾及陶瓷业,一方面,陶瓷业沿袭唐宋时期的传统继续发展,继承与创新仍是陶瓷业的生命力,景德镇窑在仿制磁州窑的基础上,成功创烧了元青花;各地窑厂学习与仿烧钧窑,形成了钧窑系;铜作为着色剂,应该到瓷器,创烧了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诸多名贵瓷器品种。另一方面,由于战乱,许多窑口消失、许多技术也随着消失。国力下降,制瓷业受到打击,产品质量普遍下降,元瓷粗,是人民的共识!除少量官府订制的瓷器外,元瓷质量普遍不高。
  明清两朝,政权相对稳定,官府介入制瓷业,创办了御窑厂,制定了严格的制瓷制度。一方面,官府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不惜工本、研制瓷器,烧出了许多精品瓷器。即有仿古瓷器,也有创新品种。明代出现了宝石红釉瓷器、洒蓝釉瓷器、斗彩瓷器等名品;清代出现了更多的仿生瓷、仿古瓷品种,在仿制过程中,创烧了郎窑红、窑变釉、珐琅彩等名品。另一方面,民窑受到打压,质量下降、创新不足,形成一景德镇窑一枝独秀的局面。
  明清两朝瓷器以景德镇窑为主,官窑瓷器胎质细腻洁白、制作规整,相对好认。只是规整中缺乏情趣。总体感觉也不错。可见,高投入、严管理,也能出精品。
  晚清至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国力衰微,以仿古为主,也有少量创新,浅绛彩、醴陵釉下彩、毛瓷都是不错的创新品种。这段时期,人们思想活跃、做事认真,无论是仿古,还是创新,都做的不错,精品很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瓷器生产很多,精品微乎其微。能写入陶瓷史上的品种,几乎没有。按说现代科技进步了,应该是精品倍出的时代,为什么难出精品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府角度上看,角色定位有问题,即没象唐宋时期一样,完全放开,任其自由发展,也没象明清时期那样,在陶瓷行业进行高投入,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攻关,而是有限度地放开制瓷业,由私人自主经营。这就造成制瓷业发展不平衡,各窑厂为了生存,纷纷制造仿古瓷,由于投入不足、技术落后,对古代陶瓷缺乏研究,仿古瓷多数不伦不类,缺乏古瓷器的神韵。另一方面,民间对商家用仿古瓷冒充文物骗钱感到厌烦,斥之为假货,不认可,政府对仿古瓷态度模糊,舆论导向以打击为主,以至陶瓷厂生存都是问题,生产精品只是梦想!从生产厂家来看,经营思想不对,营利目的太强,甚至不惜假冒文物牟利,没有从审美与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产品,不可能做大做强!从生产工艺上看,现代感太强,完全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适合批量生产的工艺,缺乏应有的美感!从用户角度上看,多数是以投资为目的,用耳朵买物品的多,用眼睛看、用心去想的少,买东西不是捡好的买,而是选贵的买,土豪心理严重、缺乏审美能力,这也是伪劣产品泛滥原因之一。总之,现代陶瓷的悲剧,是现代人的悲剧!鉴赏现代仿古工艺品,从审美、工艺、材料等方面,不难鉴别!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4001老百汇游戏网址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www.kpg001.com 联系地址:福建百老汇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 陶瓷供应业务QQ:56731988
Baidu
map